人体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容器——嬴炎唏嘘。
唏嘘完就飞快的转移了注意力。
关於……末代皇帝秦烈帝。
一个只登基了一年,皇都就被直接攻破的皇帝?
忍不住看了一眼,一直是抱臂看观影,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帝辛。
秦与商,居然能有如此相似的命运?
不对,也不算是相似,毕竟周朝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从而无限制的抹黑商朝,但是秦后期的王朝开创者,自信於自己可以掌握天下,並不屑於抹黑前朝。
那就意味著:大秦的正统性已经被磨灭了。
就算是讚扬末代皇帝,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足以影响一个新建立的王朝?
后世之人对大秦有些滤镜,再加上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所以忽略掉了这一点。
但是作为一个预备君王,还是在王朝开国初期的预备君王,联合周的覆灭,非常容易想到这一点。
嬴炎心情低落。
他寧愿那素未谋面的后代子孙——秦烈帝,得一个“幽”、“厉”之类的恶諡,至少那说明大秦的气数还没有消亡殆尽,新朝需要极力贬斥来证明自身取代的正当。
可一个“烈”字,刚直、有功、业成而夭,这分明是带著几分惋惜的承认,承认其人有为之志,却无力回天。
这种承认,比纯粹的抹黑更令人绝望。
因为它意味著,大秦的覆灭,已非一人之力可以扭转,其根基早已朽坏。
新朝君主甚至不屑於去扭曲这段歷史,因为大势已去,残存的火星再明亮,也点燃不了已成灰烬的王朝。
当然,太后也是重大原因之一。
不得不承认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以孩子为重。
烦!!
“容器若破,倾覆便是註定。飞蛾扑火,至少见过光热。而有些人,连做飞蛾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著一切滑向深渊,被钉在史书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这是帝辛。
“后世评说?呵……我倒寧愿他们给个『烈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閒时看书选101看书网,101???????????。??????超愜意】
帝辛连“求一个壮烈”的选择都没有,他背负的是亡国之君的全部骂名,是周人为了正统而精心编织的、延续数百年的污衊。
帝辛想要的是中兴,想要的是国家再次辉煌起来。变革必然代表著死亡。
他只不过是技不如人罢了。
相比而言,秦烈帝能得一个相对公允的“烈”字,竟已是一种“幸运”。
而这“幸运”的背后,是大秦连被新朝刻意抹黑的“价值”都没有了的残酷事实。
一时间双方都有些羡慕对方的……处境?
夹在中间的周朝:倒也不用那么惺惺相惜。
秦君们唏嘘完,凑在一起討论关於这个外戚的问题——这是真让人头疼,总不能孩子一確立太子就直接把其母给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