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全部,当然,还存在特别情况、意外状况等等,但整体而言,这就是f1排位赛的策略。
每一节排位赛,前后两次登场,两个飞驰圈。
正是因为如此,容错率非常非常低,一般只有两次机会,一旦错过,大车队的顶尖车手也一样可能在q1、q2提前出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q1往往会抢先登场,率先刷出一个漂亮的成绩,确保席位的同时,向对手施压,利用心理博弈制造对手的失误,原本就狭窄的容错空间进一步收窄,不容许车手出现丝毫的偏差。
竞技体育就是关于压力和对抗的,而这一点在f1更是被推向极致。
然而,法拉利和梅赛德斯奔驰按兵不动,没有着急登场,倒是红牛的主场希望里卡多早早踏上赛道。
一小部分目光聚集在陆之洲身上——
这位婴儿车手只跑过gp3,在f1这样短时间内需要在一圈创造最佳成绩的压力里,能不能拿出状态,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结果,法拉利两辆赛车稳稳当当不疾不徐地停靠在p房里,维特尔就算了,陆之洲又到底怎么回事?
不会吓到膝盖发抖吧?
尽管外界沸沸扬扬喧嚣不已,法拉利维修区却显得格外沉稳冷静,奈飞拍摄团队无法进入他们的p房,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一直到三分钟过后,第一批完成飞驰圈的车手冲过终点线进入回场圈,格林伍德为陆之洲找到一个窗口,法拉利二十二号赛车终于离开维修区,观众看台瞬间爆发出一片欢呼,却转眼被嘘声和笑声淹没。
稳稳当当结束出场圈,经过最后四个直角组合弯,硬悬挂在震动带上的生硬反馈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掌心,赛车稳稳离开弯道,油门到底,平稳而均匀地释放速度——
全力冲刺,飞驰圈开始计时!
一号琼斯弯和二号布拉汉姆弯是一个s弯,但稍稍特别,因为琼斯弯更急一些,这是直角弯;布拉汉姆弯更缓,这是高速弯。
抖抖,抖抖抖,此时硬悬挂的调校能够清晰感受到更明显的颠簸和抖动,但陆之洲没有刻意压震动带。
早早松油!
不仅没有晚刹车压榨速度极致,甚至早松油提前入弯,这是什么操作?
等等,婴儿车手不会直接被吓破胆了吧?
然而,车舱里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提前松油、干净入弯。
并且,陆之洲有意识地拉宽线路,偏左侧些许切入一号琼斯弯的直角右弯,不是依靠刹车控制速度、而是依靠油门掌控节奏,方向的精准控制牵引赛车在组合弯角里丝滑流畅地勾勒出弯道的漂亮弧线。
宛若笔墨画。
没有压路肩,避开震动带,在赛道中央潺潺流动,经过琼斯弯钻入布拉汉姆弯,轮胎和悬挂保持稳定——
身轻如燕,行云流水。
牺牲一些速度,换取稳定和流畅,油门温柔推送,那一抹鲜亮的红色宛若浪里白条一般钻了出去。
速度,在引擎轰鸣之中释放,赛车演变为一抹虚影。
“漂亮!”
布伦德尔眼睛一亮。
也许,在一些赛车爱好者以及小部分专业人士眼里,陆之洲的操作显得缩手缩脚小心翼翼锋芒全无,丝毫没有斯帕第一次自由练习赛的风采,似乎被f1围场里层层迭迭的压力狠狠地现实教育了一番。
所有人都是如此,曾经的年少轻狂和鲜衣怒马都在现实世界里一点一点抹平,最后演变为碌碌无为的平庸。
然而,布伦德尔并不这样认为,他宁愿相信陆之洲依旧没有适应赛车,也拒绝相信陆之洲丢掉了锋芒。
问题在于,眼前的谨慎,到底是没有完全适应赛车的保守,还是彻底掌控赛车之后的策略?
布伦德尔屏息凝视——
三号怀特福德弯,又是一个直角弯,但重点在于,这也是一个组合弯,和前面琼斯弯、布拉汉姆弯简直一模一样,区别在于,后面还衔接一个五号直角弯,与其说是s弯,更像是没有那么尖锐利落的倒z字型组合弯。
这就是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的特点,急刹车的位置一个接一个,衔接中低速组合弯,但比比皆是的直角弯又不是完完全全严格的九十度,而是微微张开一些的钝角,对于刹车和油门的控制提出严峻考验。
所以,在这里,车手允许根据自己的风格特点推进,他们可以选择晚刹车,把赛车速度压榨到极致。
同时,也可以像陆之洲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