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兵造反那一刻开始,最终结局就提前注定。
确切的说,从江南士绅抗税运动爆发,辽东军的命运就被锁死了。
外界只看到他们谋逆作乱,殊不知施家也是被逼无奈。
江南士绅断了朝廷的钱粮,朝廷断了他们的钱粮,可辽东军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是要吃饭的。
如果施家不动,下面的人就要兵变了。
肚子饿急了,可不管你什么主帅不主帅。
施家的选择,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战略上看,他们的谋划并没有错,犯下的最大错误是自身实力不足。
“嗯!”
“这一败之后,我们再无争夺天下的实力。
或者说整个大虞朝,都找不到第二股能和汉水侯抗衡的力量。
倘若他想要篡虞自立,顷刻间江山就会变色。
我们阻挡不了,天下人也阻挡不了,这是大势!
为今之计,只有先回辽东,再以图后计。”
施靖风缓缓说道。
从内心深处来说,他现在是迫切希望李牧篡虞。
因为只要李牧迈出这一步,乱臣贼子就不只他一个,天下人就不会一直逮着施家骂。
除了分摊骂名外,政局的变化,也能为施家赢得一线生机。
大虞朝没了,他们弑君的问题,就会被弱化。
新朝建立之后,固然不会待见他们,但起码不会一上来就喊打喊杀。
凭借辽东军残存的家底,只要投的速度足够快,被赦免是大概率事件。
为了安抚人心,新皇必须优待他们。
“大哥,李牧那贼子,就是大虞朝的死忠。
指望他起兵反虞,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其寄希望于汉水侯造反,不如到北边寻找盟友。”
施靖义当即反对道。
忠义与否,要看具体做了什么。
纵观李牧的成长史,完全就是一部武将维护大虞江山社稷的奋斗史。
期间有多次机会送上门,都没有逾越雷池一步。
加上文官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故意进行的吹捧美化,李牧的忠臣人设直接深入人心。
类似的政治人物,历史上也出现过,并且还不止一次。
每一个都是王朝末年最后的柱石,一旦柱石倒下了,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鞑靼人最是贪婪,我们现在送上门去寻求合作,只会被他们吃的渣都不剩。
除非汉水侯造反,给他们带来了生存危机,不然我们就算上门投靠,都卖不上好价钱。
那帮人没有政治底线,搞不好前脚刚谈拢,后脚为了利益就把我们卖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