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比官军还像官军
及至谢斌、陈淼克邓州州城,彭刚支持他们攻打南阳的旨意终于送抵前线。
有了彭刚的明确旨意,谢斌、陈淼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得以放开手脚,毫无包袱地引兵向南阳挺进。
谢斌、彭勇率领的七个营北殿主力,在势如破竹般接管了新野、邓州、唐县等南阳府南部州县后,士气正盛。
向南阳进军途中几乎未遇像样的抵抗,各城皆望风而降,这让不少将士产生了豫省清军营勇不过如此的想法。
觉得南阳府府城和他们所攻打过的鄂西北、豫南等地的城池一样,可以较为轻松地拿下。
北殿大军携连胜之威,浩浩荡荡向北推进,很快便进抵至南阳城附近。
当先头部队进抵至南阳城南约二十里的白河沿岸时,此前派出的精锐哨骑陆续带回最新情报,让谢斌和彭勇刚刚放松的神经再度紧绷。
“报——!”
几名满身尘土的侦察兵飞驰来见谢斌,向谢斌汇报了他们这些天来在南阳城附近观察到的情况。
“南阳城情况有异,属下连日观察,有多股打着河南南阳镇旗号的绿营兵勇,自不同方向陆续进入南阳城!人数不少,目测不下三千之众!”
“哦?”谢斌眉头一皱,与身旁的彭勇对视一眼。
河南清军面对北殿大军攻襄樊之时无所作为,丝毫没有派兵跨省增援襄樊的意思。
救援省内的南阳,河南清军倒是表现得颇为积极。
彭勇沉声问侦察兵们道:“可曾看清对方旗号,可知这些清军兵勇是从何处调来的?”
另一名斥候接口道:“回国宗,属下观其来路,是从南面、东面、西北面而来,旗号繁杂,有邓新营、汝宁营、陈州营的旗号,甚至还有少量打着河北镇绿营旗号的援军!”
“原来如此……好一个邱联恩!”谢斌略一沉吟,说道。
“我们这一路进展如此顺利,新邓唐等地的清军守军不战而走,看来并非守军望风而逃,而是这南阳镇总兵邱联恩主动收缩兵力,弃守外围城池,将有限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了南阳府城,力保南阳。”
彭勇认同谢斌的观点:“怪不得我们接管的那几座城,除了些衙役和闲散乡勇,根本没有同南阳镇的经制兵遭遇。
我还当是河南兵怯战都当了逃兵,原来都被邱联恩他们提前调走了,这邱联恩,倒是比樊城那个只会求神拜佛的鲍起豹有魄力,会算计。”
谢斌说道:“邱联恩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分兵把守外围州县,只会被我们各个击破,徒损兵力。索性将拳头收回来,集中所有力量,固守南阳坚城,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如此一来,南阳城内的兵力恐怕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这南阳城,不像预想中那般容易打了。”
能意识到分兵容易被各个击破,收缩战线兵力固守一大城的清军将领不少,但敢这么做,承担主动放弃城池责任的清军将领绝对是凤毛麟角。这邱联恩倒是绿营中的一号人物。
思及于此,谢斌并不急于攻城,当即下令:“传令全军,在南阳城寨外四里处安营扎寨,深挖壕沟,多设鹿砦,先立足稳住阵脚,不可贸然推进!
再派斥候,扩大侦查范围!不仅要详查南阳城墙防务、兵力布置、炮位分布,更要密切关注豫西、豫中方向,尤其是汝州、许昌、开封方向的清军兵勇是否有继续增援南阳的迹象,严防清军援兵!
土营立即勘察地形,着手挖掘地道,打造攻城器械,以备攻坚!”
命令一下,北殿大军迅速从行军队形转为战备状态,庞大的营盘开始在南阳城外扎根。
谢斌亲自布置营地,同时去信坐镇襄樊的陆勤,向陆勤说明了南阳城的情况,请求陆勤增调一些兵马到南阳,用于攻打南阳之用。
南阳城内的兵力超过他们之前的预估,即便陈淼在打下泌阳县城之后能带两营兵加入战场,九个营的兵力攻打南阳城恐怕也有些捉襟见肘。
做完这些,谢斌亲自带着三团一营一连在南阳城周围巡视探查了一番,却见南阳城城郊的村镇空无一人。
如北殿侦察兵们所言,城外的百姓早在他们大军抵达之前,便被转移进了南阳城及其周边的堡寨之内。
能在短时间内对南阳城城郊的数万百姓完成转移,这已经不是单纯依靠南阳的军事主官能够做到的事情了,必须有当地地方官的配合,并且这个地方官掌握的官僚系统比较高效。
谢斌据此判断,南阳镇总兵邱联恩和南阳府知府顾嘉蘅的关系应当还算和睦,至少不存在文武不和的情况。在一众清廷地方官中,南阳府知府顾嘉蘅的行政能力绝对算得上是很出众的。
这对谢斌、彭勇等人而言不是个好消息。
此前他们得以速下襄樊,襄樊的清廷高层人心不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河南巡抚陆应谷确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力挽救河南的危局。
直至北殿大军已经在南阳城外安营扎寨,仍旧有清军援军从其他方向陆续向南阳城附近聚拢。
北殿大军尚未开始攻城,彭勇请求带领两个营打援。
谢斌同意了彭勇的请求,给了彭勇两个营迎击正在朝南阳城方向靠拢的清军援兵。
他本人则亲自坐镇南阳城外的大营,以防彭勇打援期间,南阳城寨内的清军出城偷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