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小说网

吞噬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起点中文网 > 第369章 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第2页)

第369章 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第2页)

张泽拱手一礼,声音清朗:“使者张泽,奉陆帅之命,特来拜会罗大人,并有左先生与刘冰怀的亲笔书信奉上!”

听到左宗棠和刘齐衔的名字,罗绕典的眉头微微一动,旋即冷声说道:“既是送信,将信放在城下即可,我自会派人去取,你们回去吧。”

罗绕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让张泽心中一沉。

汉江之上江风颇大,张泽略一沉吟,提高了说话的声量:“罗大人!陆帅和谢副帅素闻罗大人爱民如子,不忍襄阳古城毁于战火,百姓遭刀兵之祸,故特遣在下前来说和。难道罗大人连当面一谈的胆量都没有吗?”

罗绕典却只是冷哼一声:“巧言令色!本官奉命守土,唯知尽忠报国,与尔等叛逆有何可谈?速速放下书信离去,否则休怪城头铳炮无情!”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卓化禹在张泽身后低声劝道:“张参谋长,看来罗绕典这厮没有劝降的可能,不如暂且退回,从长计议。”

张泽却微微摇头,移动手中的千里镜,目光扫过罗绕典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襄阳知府海瑛、襄阳镇总兵邵鹤龄等人。

方才他注意到,当罗绕典说出尽忠报国时,海瑛和邵鹤龄的身体不由得微微发颤抽动。

已过花甲之年的罗绕典惜名,不想晚节不保,不惜一死。

不代表罗绕典身边的其他襄阳城内的清军官将愿意一同和罗绕典赴死殉清。

罗绕典活了一甲子,活够了,襄阳城内的其他清廷官将可没活够。

虽说张泽不认识罗绕典身边的那些清军官将具体是谁,但还是能够从他们身上的补服猜测出其中部分的人的身份。

站在罗绕典左侧,官袍上带着鸳鸯补子的,想必就是襄阳知府海瑛了,至于右侧的武将,因披了甲,未着官服之故,张泽暂时还不能确认他的具体身份,只能推断出其级别很高,应当是襄阳城内的品级很高的绿营武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泽压低声音,语气坚决,“罗绕典愚忠,抱着必死之志,但城内其他人未必如此。我欲入襄阳城一探究竟,你可愿同行?”

张泽想进入襄阳城,创造同其他襄阳文武官员接触的机会。

尽管他清楚此行很危险,可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襄阳城,能减少很多军中兄弟的伤亡,张泽觉得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

卓化禹闻言一惊,有些犹豫迟疑:“这太过冒险了,城内情况不明,万一……”

“你若担心害怕,现在便可驾船返回,我独自入城便是。”张泽语气平静地说道。

卓化禹看着张泽坚定的眼神,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这是什么话?张参谋长不怕死,我卓化禹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既然你心意已决,我陪你走这一遭便是!”

张泽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即转身,向着城头朗声道:“罗大人!既然大人以忠义自诩,何惧与我等当面一辩?在下愿只身入城,与大人当面呈交书信。以表诚意。若大人仍坚持己见,我等自当离去,绝无怨言!”

这番话掷地有声,城头上顿时议论纷纷。

罗绕典显然没料到对方如此大胆,他沉吟片刻,终于冷声道:“好!既然你自投罗网,本官就成全你!放他们进来!不过只准二人入城,随从一律在城外等候!”

很快,震华门城楼上便放下来了两个大竹筐,张泽、卓化禹亲自划桨操船上岸,跨入大竹筐。

城楼上的清军见张泽、卓化禹已经进入了竹筐,便将他们两人拉了上来。

登上震华门城楼,张泽与卓化禹相视一眼,整了整衣冠,淡定从容地昂首迈步走向罗绕典。

虽说罗绕典视长毛短毛为逆贼,不过张泽和卓化禹为使深入敌营镇定从容的表现,罗绕典还是非常佩服,暗自赞许,至少他麾下很难找到如此有胆色的人。

罗绕典及其身边的清军官将不得不承认,长毛短毛之中,确实有不少人物。

罗绕典没有让张泽、卓化禹进入襄阳城,以免让对方探得襄阳城内的虚实,只是在震华门城楼上的一处还算整洁敞亮的偏房接见了他们两人。

偏房之内,罗绕典端坐主位,两旁将领按刀而立,杀气腾腾。

张泽与卓化禹坦然入内,抱拳施礼。

“书信何在?”罗绕典开门见山,径直问道。

张泽从怀中取出两封火漆封缄的信函,亲自呈上:“此乃左季高先生与刘冰怀先生亲笔所书,请罗大人过目。”

罗绕典拆开书信,当着众人的面快速浏览。

信中,左宗棠以同乡之谊,详陈天下大势,劝他审时度势;刘齐衔则以自己弃暗投明的亲身经历,言明武昌政权的包容与气度,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希望罗绕典能主动归降。

罗绕典看着看着,脸色愈发阴沉。

“荒谬!”还没把信看完,罗绕典突然将信拍在案上,须发皆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