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全新世界
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喧嚣不已,尽管f1赛季已经结束,但杂七杂八的消息依旧持续不断地搅乱海水,汹涌暗潮一波接着一波,总结2017、展望2018,整个赛车世界还是以令人晕眩的方式高速旋转。
此时,马拉内罗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远离焦点、偏于一隅,宛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保持专注。
如果有人认为,冬歇期相当于放假,车手可以天天躺在游艇上晒日光浴插科打诨,那就大错特错了。
陆之洲不知道汉密尔顿、维斯塔潘他们的冬歇期如何,反正他接下来一段时间,前所未有地忙碌——
脚不沾地,字面意义上地。
其实,fia明文规定,严格限制冬歇期的测试和工作,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财力雄厚的大车队持续不断地反复测试以获得竞争优势。
根据规定,冬歇期里车手们禁止驾驶新赛季的车型,如果想要实车测试,他们只能驾驶两个赛季前的旧车,也就是说,陆之洲想坐进f1赛车座舱里,那就必须是2016赛季车型。
并且,时间严格控制,车队为2018赛季准备的时候,最多只能够测试2016赛季车型二十天,其中两位主力车手最多只能驾驶四天、不超过一千公里。
当然,冬歇期也有机会驾驶2018赛季车型,车队的官方宣传推广活动——
最多两次,每次不超过一百公里;并且不允许使用正赛轮胎,而是为宣传活动专门配备的特别轮胎。
fia另外安排了官方测试时间,十支车队全部统一到场,二月末三月初,目前都是在巴塞罗那赛道举行,在那里一共有三天测试时间,每位车手可以分配一天半的时间,完成十二小时的测试。
换而言之,在fia官方季前测试之外,车手在冬歇期里测试新款赛车的时间屈指可数,全靠模拟器。
按道理来说,冬歇期应该轻松才对;然而,那是对资深车手而言,像陆之洲这样的菜鸟则是噩耗。
欠缺经验、欠缺实战,不要说2018赛季全新赛车了,对f1赛车也是主打一个“不太熟”。
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前陆之洲以测试车手的身份全程参与法拉利2018赛季新款赛车的研发,不仅有模拟器测试,还有菲奥拉诺赛道实际测试,此前的无心之举,现在却成为陆之洲的小小优势。
尽管如此,依旧不够。
为新手来年踏上f1赛道,整个冬歇期的训练和测试不能松懈,准确来说,强度和频率都必须提升两个层次——
毕竟,那是f1,赛车届的终极挑战。
首当其冲地,体能训练,加倍,不,三倍。
gp3一场正赛仅仅三十分钟而已,最多不超过四十分钟;但f1正赛却需要在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g力之中持续九十分钟到一百二十分钟,在高温座舱里大量出汗,稍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脱水的情况——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业余错误,即使是专业车手,在斯帕、新加坡这样严峻考验的赛道也必须挑战自身极限。
有氧训练,这是一切的基础,如果陆之洲想要为艰苦比赛做好准备,基础训练就不能有分毫的偷懒。
同时,力量训练和敏捷训练也不能少。
正如梅基斯此前所说,陆之洲长高了,f1赛车对于重量、重心非常敏感,所以他必须增加肌肉量。
不能太强壮,而是需要保证线条、保证敏捷。
在过去一年,陆之洲一直坚持艰苦卓绝的训练,法拉利青训学院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一个魔鬼。
然而,即使是陆之洲,也不止一次训练到全身脱力。
体能教练卡尔-布拉斯科看着躺在一摊汗水里一动不动的陆之洲,露出满意的笑容,“今天训练完美。明天强度再提升10%。”
陆之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在他一根手指头都无法移动,甚至就连哀嚎和抗议的力气也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布拉斯科转身扬长而去,自己盯着天板足足躺了五分钟,在那里怀疑人生。
重点在于,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早上、下午、晚上三次体能训练之外,其他时间也全部塞满。
模拟器训练,毫无疑问地,在陆之洲不能上赛道的情况下,他必须通过模拟器训练为来年做好准备。
一方面,刷赛道,真正地熟悉全部赛道。
一方面,模拟真实比赛场景,尤其是gp3没有进站换轮胎的环节,对陆之洲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他需要熟悉起跑、进站、安全车进站等等情况,并且熟悉比赛里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状况。
如果仅仅只是模拟器,那没有难度,完全可以当作游戏,一刷圈就是几个小时,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模拟器不是游戏,每次刷圈结束之后还需要投入技术会议,完成沟通和总结。
数据分析、对话沟通、技术调整,等等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延展开来的诸多话题,比如规则,最新技术规则比赛规则;比如策略和战术。
和gp3相比,f1最大的区别不在于速度也不在于进站,而在于战术。
仅仅是一个进站时机和轮胎策略的选择就千变万化,如何根据自己的位置安排策略、又如何根据比赛里随时发生的状况调整策略、天气或者撞车或者安全车出动之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正确选择——